科技新闻
> 首页  科技新闻
转发 院士热议人工智能医疗发展现状:AI医疗初露锋芒,也存在发展短板
来源:   时间:2020-11-06   浏览次数:158

11月2日,在“AI+医疗健康领袖峰会”上,AI医疗的中国道路成为了大咖关注的话题。尽管人工智能正在成为临床医生的帮手,但依旧缺乏标准手段判断人工智能医疗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分析算法背后隐藏的风险,让人工智能更安全地投入临床使用,这也许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难题。不少人好奇,人工智能医疗究竟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组长潘云鹤表示,在大数据智能影像识别系统逐渐成熟时,临床已成功把大数据智能阅片的技术嫁接到医疗设备,实现了边检查,边读图分析。

  

以手术机器人为代表的人机融合增强智能的医学装备与跨媒体智能的医疗产品在市面上逐渐流行。潘云鹤用盲人眼镜解释何为跨媒体智能医疗产品:“盲人有听力上的优势,可通过这一款眼镜记录看到的东西,再把它变成声音,这样盲人就可以听到他们眼中的世界。”

  

更让潘云鹤感到意义重大的是,以远程医疗为代表的医疗健康系统正在形成,它能解决基层地区看病难的顽疾,能更好实现分级诊疗,推动医疗改革。

  

人工智能与中医药也能擦出火花。中国工程院院士程京介绍了基于人工智能的眼象辅助疾病诊断系统,通过自动拍照、眼象特征提取等步骤,能建立相关分类模型,最终实现疾病辅助诊断和健康状态评估。

  

人工智能发展有哪些难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表示人工智能重塑了医疗系统,但在应用上还存在不安全、不可信、不可靠和不可扩展等风险。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王迎军关注AI和医疗器械两个学科交叉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医疗器械创新产品的监管是一大现实问题。王迎军表示,有些创新的产品没有标准,用什么样的工具和方法来检测它、判断它是可靠的、安全的,这本身是非常难的课题,AI本身有些东西难以判断,比如不透明的算法。

  

临床专家更关注的是数据的标准化与有效性。广东省人民医院院长余学清表示,尽管市场将焦点放在提升临床诊断与效率,但临床专家更需要的是完整准确、定时更新的医疗数据,唯有如此才能真正造福病人。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院长徐瑞华在大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成功研发上消化道肿瘤内镜AI辅助诊断系统,帮助基层医院内镜医师提高诊断准确率。目前,他的团队建立了中国结直肠癌的大数据库,但想要实现新的突破,可能需要一定时间。因为在收集数据过程中,需要每个医疗机构使用同一种数据标准,才能实现数据高有效性与标准化。

  

如今,医疗智能化已经逐渐形成一种新的医疗模式。潘云鹤说,医疗模式首先是从智能设备开始的,连接医疗服务,共建云平台。这个云平台把大医院、中小医院、病人和居家使用者串联,实现智能设备共享与医疗数据的储备。然而,云平台的能量不止于此。它是一本不断发展的教科书,能承担科研教学的功能。他期望有一天,云平台上能有药店、急救车,这样就能形成以知识为中心的医疗系统。